了解博物館燈光調試前,我們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博物館概念,正所謂,器欲盡其用,必先得其法。在多數人眼中,博物館與美術館照明是大同小異的,其實不然,之前的文章有詳細的闡述了的博物館與美術館照明的差異,這里就簡要的概括一下,博物館照明與美術館在在色溫、顯色性、照度、布光等都有差異,如在色溫上,博物館比較常用的是3000k的色溫,而美術館較少,則使用的是4000k的色溫;而在布光方法里博物館采用洗墻照明方式較少,而美術館反之。分清大致的差異性,接下來如題,主要講的是博物館的照明燈光,美術館則不涉及。
博物館照明標準
要認識博物館照明的規范,國家有同一制定的標準(GB/T 23863-2009),這個標準能對博物館燈光起到指導性的作用。標準中有對博物館照明的各種規范,其中最重要的規范是對照度的控制標準。
但是略有所憾的是,這個標準是09年制定的,那是候LED照明正處于新興之際,而這個標準大部分是基于傳統光源所建立的,到LED全面普及的今天,里面有些的地方略有空白。傳統燈具具備紫外線與紅外線輻射,標準考慮到對文物的保護,將燈具照度做了相應的控制,照度相對來說,普遍較低。同時博物館有大部分非文物的部分,如展板、雕塑、場景等,這些是沒有做出相應的要求與規定的。以個人的看法,在非文物部分,可以因地制宜,以人為本的做出相應的方案,而在重點文物部分,還需遵循標準的規范。
同時,標準里有一個規范非常重要,那就是平面照明質量與均度的要求:平面展品照度的均度不應小于0.8,對于高度大于1.4m米的的平面展品。照度均度不應小于0.4,對于均度的標準要求是需要注意的,特別是對展板照明的要求。
博物館照明的燈具情況
博物館照明對燈具的要求較高,較一般的商業照明有很大的區別,除了顯色指數、色容差、光斑光型的要求外,博物館照明往往是一整個系統。常用的博物館照明燈具有可變焦與不可變焦,可變焦焦距可調,靈活性與兼容性較高,但特點是可調節,燈具一體化較高,往往不可加裝光學配件;不可變焦的一體化稍遜,特點是拓展性強,能加裝各種配件,可以適應各種有著特殊光型的照明場景。
博物館照明光學配件
燈具的光學配件也是一個完整的體系,也是需要了解的。如防眩光有蜂網與防眩筒,截光有遮光扇葉,優化光型有柔光與拉光鏡片,有特殊的顏色顯色指數有顏色鏡片。不同配件的光學特性是需要熟悉了解的。
最后,我們到現場還需要一些輔助工具,如照度儀、測距儀、光譜儀等。
調試
開始之時,首先要了解展廳的主題,先思考,帶著思考去調試。如展廳主題式古代絲綢、古代青銅漆器、巖畫等,那么就要考慮主要使用重點照明,突出主題的重點,而對主題之外的部分進行弱化,進行層次的拉伸,不能本末倒置。
為了快捷有效的進行調試,先對博物館不同的區域進行劃分,可將博物館照明分為以下幾塊:展柜,展板,浮雕雕塑,場景打造等部分。
展柜
展柜是博物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,博物館展柜的數量可能會占據一般以上。展柜的種類繁多,有通柜、四面柜、獨立柜、壁柜燈,不同的展柜有不同的調光方式。有一部分的展柜燈光是展柜廠商直接安裝的,這部分的展柜燈具變動空間就不會太大。